查看原文
其他

特级教师王春易:教师阅读“用”为先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源创图书 Author 王春易

-这是 好老师2023 年的第 95 篇文章-
读书贵在有法,教师阅读更是如此。
教师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浏览、泛读,不能简单随意。立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、立足课堂实践,是思考教师阅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。
教师阅读的本质是“用书”,要用书中的思想、观点、策略、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,去改善课堂文化,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。
“学以致用”是教师阅读的真谛。

01

教师阅读存在的问题

目前,教师的专业阅读有两个现象不容回避:一是阅读的随意性,二是阅读的碎片化。
1. 阅读的随意性
阅读的随意性表现为阅读的目标性不强。
阅读时没有聚焦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,没有聚焦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,没有聚焦课堂教学的真正痛点,没有带着自己的问题。
往往是新出了哪本书读哪本,学校推荐哪本书读哪本,或者自己喜欢哪本书读哪本。至于这本书是不是自己当下最需要的、是不是能解决自己课堂中的问题,则没有过多思考。
即使学校组织了读书交流,往往也是聚焦图书本身,对书中的观点进行解读,坐而论道,而没有与课堂中的真实问题建立连接。
这样的阅读可能会让教师获得一些知识,却不一定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“最近发展区”,很难产生好的阅读效果。
2. 阅读的碎片化
阅读的碎片化表现为利用短暂、不连续的时间阅读少量的文本,阅读是断断续续进行的。
其最大问题是,教师很难了解图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,不容易对所读内容进行深度思考,更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深度反思。
这样的阅读使教师获得了一堆碎片化的信息,教师似乎什么都知道,但由于缺乏对阅读内容内在逻辑的梳理,同样很难在课堂上加以实践。
上述两种阅读,从知识输入来看,似乎没有问题。但是,阅读从来就不是单向的信息输入。
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、专业能力的增长离不开教学实践,更离不开实践后的反思。这样的阅读与实践的关联性不强,容易形成读归读、用归用的局面。
这让我们反思:书中所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到哪里去了?书中所提供的思想、方法为什么没有转变为课堂上的现实?
教师阅读应该如何开展?如何才能让教师阅读更好地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,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?

02

教师阅读要立足实践

教师阅读要立足实践,就是提示教师:
要将阅读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,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要带着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去阅读,带着课堂上的困惑、痛点去阅读。
这样就将阅读内容与课堂教学建立了连接,将阅读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建立了联系,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,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提供保证。
教师阅读强调实践,必然会带来实践后的反思。
反思的过程又会促进教师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,对以往经验重新加以甄别,对如何创设学习环境、应该使用哪些教学方法、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等问题有更清楚的认知。
也就是说,教师在“阅读—实践—反思”的不断迭代中,会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的理解,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,从而实现专业成长,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。
1. 立足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选择阅读书目
读书贵在有法,第一法是阅读书目的选择。
每年都有大量新书上市,还有很多历久弥新的教育经典,我们该读哪些书?该给教师推荐哪些书?
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,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核心任务。这些任务落实到一线,改革重点就是提升教育质量,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质量,落实核心素养,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。
因此,教师阅读就要聚焦这些改革重点:如何立足课堂,上好每一节课?如何在每一节课上,以学生为中心,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,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?如何用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,实现课程育人?
2. 基于课堂教学痛点确定阅读方案
读书贵在有法,第二法是阅读方案的确定。
针对目前教师专业阅读方面存在的误区,学校在组织教师阅读时应特别重视以下两个策略。
一个是明确阅读目标。教师阅读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痛点展开,目的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,解决课堂上困扰教师的教学痛点、难点问题。这样能极大地激发教师解决问题的积极性、阅读的自觉性。
另一个是注重阅读的系统性。应给予教师比较充分的时间,展开深入、细致的系统阅读。应帮助教师在整体上理解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综合性,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有系统思考,可参考以下方法。
(1)由学科组推荐阅读人
解决课堂教学的痛点、难点,具有一定的挑战性。应该由谁来啃这些硬骨头?
我们的做法是请学科组推荐。每个学科组推荐一两名教师参加学校的阅读团队,一起攻坚克难。
这样做,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科组对课堂教学的反思。另一方面,被推荐的阅读人往往具有更强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,而且阅读人可以得到学科组的更多鼓励和支持,促进学科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。
(2)组建跨学科阅读团队
学科组推荐出阅读人后,如何组建阅读团队呢
可以采取跨学科组合的方式。在课堂教学转型的过程中,在从教到学转变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跨学科阅读、跨学科研讨更容易聚焦学生中心,更容易围绕学生学习展开研讨。
同一学科或者相近学科的教师在一起,特别容易回到学科体系,就具体知识点展开研究。而跨学科研究时,老师们会更多地转向学生,转向学生的学习。
(3)变读书沙龙为教学现场
阅读的目的不是只了解书的内容,而是解决课堂上的问题,提升教学质量。
所以,我们将读书沙龙转变为教学现场。每次进行阶段性分享时,都会回到课堂上,回到真实的教学场景中:要解决什么问题?可以应用书中哪些方法和工具?如何实施?改进的效果如何?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?
在这一过程中,教师经过实战演练,积累了很多案例,教学改进的轨迹清晰可见。
3. 针对教育理念不易落地的难点输出阅读成果
读书贵在有法,第三法是阅读成果的输出。
当前,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,大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,新课程、新教材正在深入实施。在这一过程中,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,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地显得特别重要。
此时,教师阅读需要什么样的成果导向也值得我们思考。读书心得、科研论文固然重要,但我们更需要教师通过阅读改进课堂教学的实践成果。
在整个阅读过程中,我们都在引导教师不断输出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探索,包括教学设计后的说课,基于解决痛点、突破难点的微课,呈现师生互动的课堂实录等等。
相信这些来自课堂的真实声音,会带来更多教学反思,凝聚更多课堂探索,汇集更强的阅读力量。

本文来源|源创图书《学以致用的教师阅读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,文内有删减

视觉设计|王荣佳

责任编辑|张雅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